
跟着寰行中国的步伐,这段时间一直在经历着,我人生里此前从未遇见过的风景。图们江畔白龙村,听名字是觉得苍莽的,实际却淡泊而淳朴。

这里是朝鲜族的聚居地,最老的宅子已有130多年历史,走进看一砖一瓦都是有故事的。

我来到这里情不自禁就有点小心翼翼,生怕破坏了这里恬然的氛围。

这里与朝鲜隔江相望,有着我不熟悉的生活,却是别人亲切的日常。

还有长白山。上次来长白山,还是满目冰雪。这次却见到了最美的秋。

听当地人说,长白山的秋,只有短短的15天。这个时候上山,自然见到了壮阔的美。天池的水,如情人眼波流转。

山麓的岳桦和高山苔原,也都各具风韵。


这里有众神信仰,亦是自然的森罗万象。

还有那些至今都觉得美的服饰,一针一线都有情感寄托在里面。

满族的一抹艳色,被金丝掐了些飞扬跋扈的意思,拿五颜六色的碎花一衬,这么大张旗鼓的款式竟然雅得很:

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前几天米兰时装周上的GUCCI,也是掖了些满人服饰的影子在里面。

甚至还有中国的龙——

终于不再是西方那种张着一对翅膀的飞龙了……连这龙首上的犄角也描绘得很清晰:

还有这种鞋款的设计,也同样带着中国满族旗鞋的特征——

从鞋型到刺绣装饰工艺的运用,则是把满人的风情也带到了米兰的秀场上:

连扇子也都是绢扇,摇起来很是聘婷。

正感慨时,蓦然想到:
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元素,本就对高级时装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。中原唐土向来是兵家纷乱必争之地,几代王朝殊死搏杀只为一朝权倾天下,无数夷民来访求的也只是一睹东方大国的风范。曾经这里是全球商业贸易的中心地:波斯的地毯、东瀛的漆器、鞑靼的毛皮、西洋的珐琅⋯⋯一系列古代奢侈品全都在这里待价而沽;如今这里亦是全球时尚行业的目标地:巴黎的Chanel、米兰的Prada、纽约的Calvin Klein、佛罗伦萨的Salvatore Ferragamo⋯⋯世界最顶级的时装品牌纷纷在中原布下兵力,只待狼烟飘起,群雄逐鹿。其实你放眼看一下全球时尚的风潮,你就会发现:中国从来就不曾从时尚界离开。曾经的一些摩登潮骚至今仍记忆犹新。
FENDI的长城大秀虽然寒风刺骨但美得颇有意境,

山本耀司的太庙开演也带着几抹日本时装终于溯源天朝的感恩心态,

当CHANEL决定将“上海-巴黎”高级定制大秀搬到黄浦江畔的时候,法国时装老牌也收起了倨傲矜持的架势,对中国客人热情地拍掌。
这场在2009年底开催的超级大秀,在黄浦江上的巨大驳船里搭起了可容纳800人的发布会场地,把完整的江畔夜景全当做大秀的舞台背景,劳师动众所诞生的视觉飨宴堪称奢靡到极点,是Karl Lagerfeld一手打造出来的“中国香奈尔女士全景图”,绝非任何一场巴黎走秀或者米兰展会的缩小版,而是完完全全针对中国所定制的时装狂欢夜,用心良苦。




中国风的兴起源远流长,痴迷中国元素的时装设计师,在过去的哪个时代里都比比皆是。
Yves Saint Lauren壮年得志的那个时代,浸透着唐诗宋词青花瓷的那些中式立领和旗袍剪裁,曾确实地影响着他的思想与他之后的那些设计师。你要知道,连他本人设计的最爱的一瓶香水,灵感也来自中国的鼻烟壶。

Yves Saint Lauren在1977年发布的作品里,融入了他对中国传统服装的迷恋,很多都是对满族的情热,甚至还有许多中国历史上积攒着的人文:

到了2004年,Tom Ford在离开Yves Saint Lauren这间时装屋之前,也以Rive Gauche系列来致敬1977年的那场中国梦:

你看,连龙袍也都摇曳生姿地走上了红毯——

要知道,Yves Saint Lauren就连自己家里,也都堆满了中国风:

在那些影响了如今这个时装界的大宗师们最活跃的时代里,中国元素向来都是他们最魂牵梦萦的私爱。
Christian Dior先生早在1951年,就将一块汉字石碑上的碑文印在了裙子上。

——这个碑文,来自唐朝的草书大家张旭。
Dior先生同样对中国元素如痴如醉,而在他的时代,这种来自中国的风情,被称为:
Chinoiserie。Chinoiserie是法语单词,在18世纪中期被吸纳到英语中,指的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装饰艺术风格——“中国风”。在18世纪的时候,中国风是欧洲最流行的异国情调,从青花瓷瓶到花鸟屏风,从汉字碑拓到中式熏香,从园林设计到茶叶文化……所有西方人都把“中国风”视为是最时髦最奢华的潮流。简而言之,在当时最受追捧的一切,他们诞生在中国。

在整个60年代里,Chinoiserie是欧洲时尚行业里最流行的风潮。不仅众多时装设计大师迷恋此道,连当时的电影里也满满都是这种中国风情。
1962年的《007:诺博士》中,中国风的旗袍和真丝褂子就经常出现:

1966年的《神偷艳贼》里还出现了凤凰刺绣的真丝褂子:

高田贤三还在1975年做出了一系列中国风时装——虽然看起来真的就是东北大花布……

而一位如今被遗忘的设计大师Bill Gibb,在那时也把前清门襟的样式搬到了自己的作品上:

Giorgio di Sant'Angelo则借鉴了许多中国少数民族的染布工艺,在70年代里设计出了带着浓烈民族特色的作品。

即便大师们撒手人寰,可他们爱着的中国情怀也依然在高级时装行业里代代传承。
John Galliano接掌Dior生杀大权之后,也就把旗袍披挂在了欧洲女人的身上——

——他说,他的灵感来自华裔影星黄柳霜。John Galliano大约是所有欧洲时装设计师里最迷恋旗袍的人,在他的手中,旗袍可以有万千妩媚的变化,每一种变化都以风流无匹。
1997年,旗袍是John Galliano设计的主角:

Nicole Kidman还把这一系列里的旗袍穿去了奥斯卡:

她本人也算得上是最热爱穿旗袍的好莱坞女星:


在她之前,伊丽莎白·泰勒也是旗袍爱好者,50岁生日的时候还特地穿着旗袍来庆祝:

格蕾丝·凯莉的旗袍同样穿得迷人——这当然也不是标准的旗袍,而是经过时装设计师改良过的:

麦当娜还把旗袍穿去了自己的演唱会上——

如今年轻的女星们穿着也好看啊,安妮·海瑟薇就穿得很恬静:

Emma Watson穿得俏皮又可爱:

1999年,John Galliano依然为Dior设计出了销魂的旗袍;

甚至在2009年还把青花瓷也带到了裙身上:

不过,懂得青花瓷之美的,却也不止John Galliano一个人,Roberto Cavalli早在2005年就把青花瓷搬上了裙身,那摇曳的身姿,比Valentino都还要早好几年。

毕竟,Valentino的那抹雅韵青花,是在2013年秋冬的秀场上才亮相的。

所以前些年范冰冰穿着龙袍和青花瓷在海外亮相的时候,很多人表示惊艳,但也有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,只因无论是龙袍还是青花瓷,高级时装行业里早就不是新鲜事了。


对旗袍进行过大刀阔斧革新的,当然不只有Dior一家,Marc Jacobs在Louis Vuitton风头最劲那几年,也在2011年的时候对旗袍下过手:


同年Ralph Lauren也一样把旗袍请上了天桥:

2008年是毫无疑问的北京奥运年,亦是全球时装行业对中国元素顶礼膜拜到达巅峰的一年。
一瞬之间在那一年的各大时装周里,眼前的法式奢华与南意风情,被柳暗花明地换上了秦皇汉武元帝清王式的中国写意风景。
Giorgio Armani将宽松的黑色丝绸长裤,以及用马褂作为原型的白色马甲作为当季主打,水墨山水被染上了飘逸的新装上;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,却还是2015高定上的那一片竹林——

Jean Paul Gaultier以花鸟鱼虫的墨染作为印花,

Valentino就拿富贵牡丹绘图当做图案,

即便奥运会结束,“中国风”的热潮也仍在持续,2010年从伦敦到木兰到巴黎,也依然是一派中国式的迷人风景。

连男装里也少不了这些中国元素啊。比如元朝的亭台楼阁,就上了Dolce & Gabbana的身:

鹤舞白沙与梅兰竹菊,则是Louis Vuitton那一季的精魂:

Valentino把龙虎斗放在了男孩们的背上,那也是种潇洒的趣味:

当所有的一切都在Met Gala上发酵后,你就会懂,中国风未必会被每一个欧洲人所理解,但他们却也真真切切地憧憬着。
——未必要游龙惊凤式的粉墨登场,有时高级时装行业里最高明的中国风,其实只在于那一抹细微的心机:






对,too much适得其反的案例当然也是有……

在《VOGUE》之前推出的中国风特辑里,摄影师Steven Meisel镜头里的孙菲菲,就把各个时代里各家品牌所设计的中国式时装穿上了身。
CHANEL,1984

Alexander McQueen

Valentino

Alexander McQueen

Jean Paul Gaultier

Yves Saint Laurent

Dior

倘若将这些在时装史上浓墨重彩留过痕迹的“中国风时尚单品”,看成是整个时尚行业欲图逐鹿中原的前哨烽火的话,那么那些在皇城根下和外滩边上大张旗鼓举行的时装盛事,则可以被心安理得地看做是正式开战的锣鼓喧天,而那些顶级面料与手工技艺就是凌厉无比的刀光剑影。对,无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,天朝潮骚都在日显风流。
这大抵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,对于西方任何人来说都有着无穷魅力。在高级时装领域里浮现过的中国元素,于天朝文化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,何况中国民族众多,传承的传统文化从种类到深度更是难以细数。
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企及的事。只因这些文化生生不息,才能让西方时尚“朝东看”。
我在白山,随便路过一件藏品,那种中国传统民族之美,其隽永细细品来都远胜巴黎华服。



在我眼中,无论高级时装行业如何试图融中华风情于针线光影之中,都仍不及华夏文明中民族着装魅力的分毫。
编辑:Lucy Piao 来源:吉良先生